(资料图)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主持|刘毓坤
编辑|张涛
6月20日消息,近日,印度执法局(ED)向小米印度、小米印度公司高管及三家银行发出通知,称小米印度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汇给包括小米集团在内的3个海外实体,违规向国外汇款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亿元),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此事件一出,引发了多方关注。对此,凤凰网科技与国际独立仲裁员、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陶景洲展开对话,对小米印度能否有新的解决办法以及中国企业在印度如何捍卫自己的权益进行探讨。
陶景洲认为,企业有提出抗辩的权利,小米应当寻找印度法项下是否还有更多救济措施。一方面,中国印度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给予了小米权利,小米印度若对法院判决不满意可以提起国际仲裁,以中国和印度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为基础,来寻求国际法项下的救济。另一方面,小米可根据自身在印投资时经手的国家与印度所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来提起相应的国际仲裁。他表示,小米在法律上的救济措施还远远没有穷尽,应该考虑如何系统性的应对印度的税收调查。
谈到中国企业到欠发达国家开展投资拓展市场,应当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自身的经营权益时,陶景洲提到了两个重要方向。第一,不能到法治特别不健全的国家投资,在决定一个投资的目标国的时候,一定要对国家的政治法律等各方面做客观的评估,考虑是否值得投资。第二,企业在海外投资日常经验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他认为,中国企业有时候在这方面成本上算的不够,企业需要有税收、法律、财务等方面的服务提供商来提供不间断的法律和税收上的支持。如果有专业的团队来帮助,对企业将来避免税收上的风险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陶景洲还表示,中国企业在进入市场前需慎重考虑法律风险以及未来的盈利等等方面是否会有障碍。
关键词: